第A10版:桑榆情常青

  改版后的晚报“桑榆情”版面“大作”栏目中,我们经常可看到老年作者的散文。这一篇篇喟叹人生沧桑,抒发经历世事、启迪之类的散文,写实事,说真话,抒真情,引发读者共鸣,触动老人心灵,成为老人喜爱的精神食粮。

  我国的散文大师吴伯萧先生说:“说真话,叙真实,写实物、实情,这仿佛是散文的传统,古代散文是这样,现代散文也是这样。”我拜读了“大作”中的无数篇散文,感到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文章写得非常真实,似乎是电影镜头记录下的生活与工作的场景,而抒发的感情也非常真实感人。例如去年10月16日何益林先生写的《当年丽水街头之角的米豆腐和大田螺》,写到丽水城府前、四牌楼、仓前、大水门等地,在“街头最热闹的拐角处支起大锅,卖起米豆腐和大田螺”的场景,尤其是人们吃田螺的情景叙述,绘声绘色,非常真实可信。“他们一边吸着大田螺,一边抿着白酒”“吸田螺的声音‘滋滋’地响着,田螺汤一点一点抿着,锅里的香气弥漫着”,把人们吃田螺喝酒的镜头推到读者面前。其抒发之情也很动人,“现在回想起来还坚定认为田螺非常美味,这美食图片会在我的脑海里保存一辈子”,通过对旧时境的描写,抒发至今留恋之情。

  好的散文,叙写生活之实,人生之实,唯有朴实无华,不去人工涂饰,才能寄情达意,展示真知灼见,真切感人。3月27日的《家书抵万金》,写出家书带给援外者的温暖与力量,尤其是援外者急切盼望家书及家书的感人力量,写得真切动人,真正达到散文“说真话、叙真实、写实情”的感人作用。

  说到散文的感人作用,最要紧的是真实地写好事物。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只要将它真实而简洁地叙述出来,它本身就会使人受到感染。例如3月19日的《有一种孝顺叫周末陪伴》,其文字朴实无华,但它寄情于娓娓地叙述之中,远比调动一切刻意描写、修饰好得多。

  老人中知书达理的多,舞文弄墨的多,生活经历丰富的多,有挖掘不尽的真、善、美,有叙写不完的传统道德、高尚情操和伟大的人格,如果能殚精竭虑地用散文形式去弘扬和讴歌,岂不妙哉!愿“大作”中有更多的好散文以飨老年人。

  (市区 吴昭立 80岁)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19-05-17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102895.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