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元月,和我共同生活了63年的老伴去世了。大约有半年时间,失落、孤独、悲痛这三块大石头压在我心头,气都透不过来。曾被老伴笑称为“瞌睡虫”的我严重失眠了,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一天,我拜访了一位知心好友,他劝我要节哀,并建议道:“你不要丢掉读书写作的爱好。只要把精力、时间投入到读书和写作当中去,什么忧愁苦恼都会被冲淡。”
我外孙也特意从北京邮购了杨绛写的《我们仨》等书给我,还附了一封信,说杨绛的丈夫和女儿相继去世时,她已近90岁的高龄了,而她并没被命运击溃,还好好地生活了近20年,期间还写了《我们仨》等书。外孙希望我能像杨绛老人那样坚强。
他们的提醒使我受到启发。从此,我又摸起了书本,先把杨绛的《我们仨》等3本书读完了,后又看起了别的报刊书籍。还真灵,把精力和时间用到了阅读上,心里的忧愁苦闷也就少些了,睡眠也有了改善。接着,我又尝试拿起了搁下已久的笔,写起稿子来。不久,一篇散文被杂志刊载,我写作的兴趣又被重新催生。
读书和写作,对我来说真的是排解忧愁的法宝。每当我拿起书本阅读或写作时,就淡忘了对老伴的思念、忧伤。时间也过得很快,再也没有像原先整天无所事事,只是无限忧愁悲伤的痛苦了。如今,我的失眠已不治而愈,身心又健康如前了。
(欧植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