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蓝倞 廖王晶
本报杭州专电 “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两年来,丽水持续走在全省改革的前列——在全省首个实现全市域“一证通办”,率先破题政府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中介服务“网竞平台”被省经改办列为26条经济体制重点领域改革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率全省第一,群众满意度全省第二,越来越多群众感受到便利的暖心服务。
改革无止境,创新无穷期。2019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将‘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到底。”这一铿锵有力的“改革宣言”直击人心,释放出浙江更加坚定的改革态度。如何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丽水代表团代表、在丽省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改革要“啃”硬骨头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也是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的重点之一。如何高标准抓好这项改革?吴松平代表建议,要深刻把握改革规律,敢于担当,勇于变革,尤其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不断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
他还表示,要聚力推动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向更大范围、更深领域、更高层次迈进,积极探索山水林田等自然性资源市场化配置,园林绿地养护、国有景区经营、乡村环卫保洁等公用性资源市场化运维,国有资产、集体资产等资产性资源市场化盘活新路子,变“花钱养人”为“花钱办事”,营造最佳营商环境。”
“‘最多跑一次’进入了‘坚冰区’和‘深水区’,面临的是更难啃的‘硬骨头’和群众日益高涨的期待。”省政协委员计勇强告诉记者,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改革的根源和瓶颈问题也进一步显现出来,部门之间办事效率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改革的效率取决于政府内部的机制,面对群众一窗受理后的部门之间工作机制和效率至关重要,仅凭目前部门在服务中心平台的体制改革还远远不够,效率未能发挥到极致。
为此,计勇强建议要对政府内部工作运作模式进行一场变革,将“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理念和方式向政府部门拓展延伸,实现改革再出发,以“最多跑一次”工作的信息化为依托,主体由政府部门向党委部门延伸,加强权力事项集成,推进部门间办事事项标准化,优化部门间办事流程,精简部门间办事材料。
改到民生关键处
便利群众是“最多跑一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满意是衡量改革效果的重要标准。
省政协委员丁岳清建议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让全省困难群众“一次都不用跑”享受所有政策。“为了更有效地帮扶困难群众,我省各地市出台了‘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等系列政策。但是,由于运行落实机制设计不足,这些政策的落地和覆盖还存在一定问题。如被认定为可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特困对象后,除了享受定期保障金外,还可凭《最低生活保障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证》分别到人社等7个单位办理有关手续,享受优待。但是,让困难群众到7个单位跑7次,再享受保障和优惠,流程多、环节长。”丁岳清建议申办模式改“自下而上”为“自上而下”的自动覆盖模式,实行表单整合、流程优化、一次到位,让“最多跑一次”改革有效落实困难群众兜底保障,让困难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社会的支持与温暖。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建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大力支持“民参军”。去年,缙云县正是全省首批六个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之一,是丽水市唯一,也是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中的唯一入选县。军民融合发展,“最多跑一次”改革也是撬动点。就如何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工作,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来自缙云的李一波代表建议,一是优化审批程序,尽量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时间;二是争取在浙江省建立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查询点;三是设立军民融合重大项目扶持资金,或在工业、科技方面扶持政策上对军民融合项目给予单列待遇。
省政协委员汤家友则建议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要让中介服务与政务服务同频共振。“目前中介服务名目繁多,市场竞争不够充分,极大地限制了行政效能提速,改革成果与企业的希望仍存在一定差距。”汤家友认为,作为行政审批的重要环节,中介服务的问题不解决,行政审批速度再快也只是空转。“中介服务标准化制度化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形成长效机制、发挥长效作用的重要保证,是规范和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打造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模式的重要基础,已成为撬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