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蓝倞 廖王晶
本报1月26日杭州专电 “四年前,我就关注‘侨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如今,孩子们的教育条件、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还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关爱缺乏的情况,今年省两会,我建议加强‘侨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和关爱教育。”刚一见面,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金爱武就认真地向记者介绍起自己的提案内容。
为了写好这份提案,金爱武四次深入青田侨乡实地调研。他发现仅青田就有1万多名“侨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长期在世界各地打拼,这些“侨留守儿童”通常由隔代长辈抚养,与父母情感缺失问题严重,同时,这些留守儿童大多数有一条早被规划好的路——长大后跟随父母的脚步出国,对国内学习生活并不重视,这都阻滞着这些儿童的健康成长,聚众吸毒、早恋、叛逆等现象屡屡发生。由于地方乡镇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往往相对缺乏,“侨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已经成为华侨华人家庭的痛点。
如何让“侨留守”感受关爱,把“根”留住?金爱武认为,致公党丽水市总支与青田县海口镇团委合作,由致公党员叶海杰捐资,在海口镇创立的“侨杏学堂”儿童关爱基地是一种很好的模式。“侨杏学堂”利用周一至周五晚上及节假日时间开展课外教育,通过开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物学教育、心理辅导、安全常识、人生观、价值观、红色文化等课程,以心理辅导和关爱教育为重心,帮助他们健全心理,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海口侨杏学堂引起“侨留守”父母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家长普遍反映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也比以前懂事多,变得有礼貌、知礼节。
金爱武还建议,侨乡政府要对“侨留守儿童”状况进行统计调查,并出台针对“侨留守儿童”的专项帮扶计划;探索建立“华侨华人家长课堂”或“网上家长课堂”,让海外华侨华人更大限度地参与、支持和帮助“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金爱武委员深情地说:“浙江是全国著名侨乡,有200余万海外侨胞遍布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凝聚新生代华侨华人的力量,亟需我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和真情,系好‘侨留守儿童’的‘根’。”
金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