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洪盛勇
近日,莲都区图书馆通过图书管理后台统计,评出了借阅量排行前50名的“借阅之星”。让人惊讶的是,排名第一的竟是6岁的小朋友梅少杰,他去年共从图书馆借阅图书1033本。这还没完,梅少杰一年的阅读量高达1825本,平均一天读5本!
一天读5本,消化得了吗?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让孩子多读几本书,甚至成为阅读达人,是一件好事。许多人会有疑问,读那么多书有何用?如果非要如此问,那么答案是,书不能当饭吃,但读书更有另一种作用。人活一世,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了解了多少?了解得多,生命的长度厚度也就相应增加;了解得少,生命的丰富程度就降低,无异于浪费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探知世界,读书是很好的办法。
让孩子成为阅读达人,非常关键的一点是,父母必须对阅读的意义有深入的认识。孩子毕竟还小,面对诱惑太多,容易迷失方向,这个时候,需要父母及时引导,把各种诱惑排除掉,这就要求父母深入认识到阅读的意义,形成内部驱动力。
在我国古代,读书被当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种途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对此就认识深刻。据说苏轼、苏辙小时候都非常调皮,不喜欢读书,父亲苏洵用了许多办法,都不见效。后来他终于想出一条妙计,当两个儿子在玩耍时,他就躲在一个他们看得见的角落看书。两兄弟好奇,跑过来看,苏洵每每故意慌慌张张地把书藏起来,于是苏轼兄弟更好奇了,想方设法偷老爸的书看,后来,他们渐渐都迷上了读书。像苏轼、苏辙这样从小博览群书的古人有很多,比如曾国藩,比如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他们也几乎都有一个类似苏洵一样的父亲。
不过,梅少杰的妈妈杨女士还有另一种认识。她认为,长期的亲子阅读,既能让孩子收获知识,也增加了一家人的相处时光。尽管认识角度不同,但认识产生的动力同样是巨大的。于是,每天晚上,她与孩子一起读书,把绘本上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在孩子面前,夫妻俩尽量不玩手机、不看电视,孩子也越来越喜欢阅读,阅读达人就这样培养出来了。
苏洵也好,杨女士也罢,多一些这样的父母,定会让更多孩子成为阅读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