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城事

为帮助缙云丹址村民修路致富,他前后调研跑了二三百趟

20多万字的“民情笔记” 写满了浙大硕士的乡土芬芳

  □ 记者 叶小孚 樊文滔 夏金地

  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向尉文翻开手中崭新的笔记本,仔细端详着笔记内容:“怎么样把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解决扶贫问题?”这是前两天,他刚从王川村调研回来时写下的笔记。尽管此前他刚从缙云县新建镇调到遂昌县金竹镇担任党委副书记,但每到一个地方,他总迫不及待要下乡去看看,不仅看,他还喜欢写下来。

  两年多来,这种习惯他一直保持着。在缙云县新建镇任职期间,他前后走访了500多户村民,写下了20多万字的调研笔记。下乡前,他会先在笔记上写下目标,如这次要去了解老百姓的收入情况。到了之后,他就会主动找村干部、村民等人交谈,并到村民家中去坐坐,写下笔记后再回来研究对策。

  “了解村民的情况,要和他们挨得近。”向尉文告诉记者。

  就拿缙云县的丹址村来说,从前只有一条路,弯多路窄。50多年来,村民要到镇上坐车都要半小时,而村民将蔬菜山货送出山,运费就抵掉不少收成。“要是有一条出山的大马路该多好。” 听完71岁的王陈明老人的感慨,向尉文在笔记本上写下了短短6个字的笔记,“要致富,先修路。”这也是他初到丹址调研时,写下的笔记。那是2016年,刚从浙江大学读完研究生的他放弃了更好的平台,选择到缙云县新建镇做一名党委副书记。

  光是丹址村,向尉文便去了两三百趟,写下了满满一本笔记本。从申请到立项到工程管理,向尉文都根据调研笔记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规划,并最终付诸行动。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不少艰辛。起初,修路的资金短缺,但在丹址村村双委的组织下,乡贤们自发出工出力,募集捐款,短短7天,124万启动资金到位。村里有一户人家,夫妻不幸先后患了癌症,但也为修路捐了2000元。

  “修路是造福子孙的事。”村民施小玲的话让向尉文震动,之后每每遇到这样的事,他都会写进笔记。去年11月,新路的路基已修好通车,“今后,家里的毛竹运出山去卖方便多了。”村民开心地说。

  两年多时间,汇集了新建镇老百姓意愿的“民情笔记”越来越厚,向尉文写完一本再换一本。但他明白,老百姓的担忧和诉求,除了记下,还得去做。

  “农产品如何快销,大学生归乡找工作,人们收入怎么提高……”合上笔记,他想到了电商经济。于是,他用两年时间制定新建镇电商发展三年扶持政策,建立电商实习基地,助力当地农产品销售。2016年新建镇电商销售额为1.2亿元,到了2017年销售额就超过2亿元。如今,2018年全年销售额近3亿元,镇上共有电商68家,网店300多家,近60名大学生回乡创业,带动就业700多人。

  “如何让生态更美好,让家乡更美丽……”合上笔记,他决心做好治水工作。两年间,他带领工作人员,排摸并整治全镇102处小微水体位点、104处入河排水口和17处入河排污口。同时,累计清淤12.25万立方米,完成工作任务的138.89%,建设生态绿道,将古民居、民宿与水文化相结合,带动片区发展。

  “一步登天在现在这个时代是行不通的。”向尉文谈及往事非常感慨。而他也没让村民失望过。丹址村村民施配月奶奶夸他们说,“向书记做事很实在,答应我们村民的事都能完成。”如今,向尉文将笔记都整理成了调研报告,以期继续努力。不仅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肯定,他的调研报告也在浙大师生间传了开来。

  “希望能给更多浙大学子,给更多将来打算从事乡镇工作的人提供借鉴。”向尉文说。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19-01-15 为帮助缙云丹址村民修路致富,他前后调研跑了二三百趟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67036.html 1 3 20多万字的“民情笔记” 写满了浙大硕士的乡土芬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