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松是龙泉一中1995届的学生,还是我的数学课代表。”虽然已经过去了24年,但邵松高中时期的班主任王振炼老师,对于这个学生的印象仍然非常深刻。
据王振炼回忆,邵松当年是龙泉一中出名的“学霸”,数理化成绩特别好,一直名列前茅,但与传统概念中守规矩、埋头苦读的“好学生”形象不同,邵松对各门学科都有着独到的学习方法。“他的学法偏向于研究型,一般学生会努力掌握某道题怎么做,但邵松会像搞科研一样,认真探究这道题所代表的某一类型题目的规律。”也正因为如此,王振炼会给邵松“开小灶”——允许他不做一般的练习题,而是改做一些难度较高的“烧脑题”。
“当时他给我的感觉是非常严谨、执着、耐得住寂寞,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科学家的素养。”王振炼说,邵松平时对班集体的事情也挺热心,“从和同学的相处来看,他是个情商很高的孩子。”
1995年,邵松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高考结束后,王振炼还对邵松进行了高考志愿填报的指导,最终,邵松选择了中国科技大学。
从龙泉一中毕业后,因为学习和工作的关系,邵松很少有机会回老家。不过,他每次回龙泉都会登门拜访王振炼。2017年,王振炼的工作调动到了杭州,师生俩依然经常通过微信、电话联系。“我早就料定他会取得成就,但没想到成就这么大。”得知邵松获奖后,王振炼发出了这样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