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跟我说起了他最近深刻悟出的一个道理,并愧疚不已。有段时间,他因为母亲总是小错不断,且“屡教屡犯”,常常对老人不满。比如,母亲常烧开水忘记灌热水瓶、敞开抽屉不关、钥匙忘了放在什么地方等。他批评起母亲的态度很差,这也常常使得母亲的脸色不那么好看,心情郁闷。
然而,一次出差的火车上,对面两个老人的谈话对他有如当头棒喝,打那以后,他就改变了对母亲的态度。
那天,两位老太太闲聊着打发旅途的寂寥。说起做家务,一个叹口气说:“人老不中用了,忘事还不说,连活儿都干不利落,不受孩子们待见了。岁月不饶人呀,我以前可是不让人说半点儿不是的啊!”另一个说:“谁说不是!谁不愿意把什么事都做得爽爽利利的,可是脑子不好使,眼睛不管用,胳膊、腿都没劲儿,又有什么办法?”
听到这里,他忽然觉得心被刺痛了,此后老太太说的什么他都没听进去,脑子里反复切换着自己批评妈妈的画面。回到家的那天夜里,他辗转反侧,自责与愧疚感使他恨不能抽自己几巴掌。
打那之后,他处处留意给母亲拾遗补漏。母亲烧好就忘的开水,他悄悄灌进热水瓶;没关好的抽屉,他跟在后面关紧;找不着的钥匙,他默默想办法找到;洗不干净的碗筷,他悄悄“再加工”……即使提醒妈妈什么事情需要格外注意的时候,他也改变了方式,和风细雨地讲,不再像以往那样粗暴,妈妈脸上的笑容也随之增多。
他说自己明白了一个道理:老人家忘事、做错事,并不是故意为之,而是因为记忆力衰退、眼神不好、体力不允许等诸多原因造成的。做儿女的不该对父母高标准、严要求,而要多多体谅、理解他们。
他还想告诉天下的儿女们,当发现父母亲忘事“变笨”的时候,非但不能责怪,反而要更加包容体谅、悉心照顾,因为父母的今天就是儿女的明天。让我们都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吧!
(王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