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习惯挑好听的话来听,或是挑自己喜欢的话来听。有选择性地接受信息,是人的通病。
有一名90多岁的老先生被送到急诊室,到院时状况很差。查看病情后,我作了动手术的决定,只是病人高龄且长期患有心血管疾病,可以料到手术的风险与死亡率都相当高。
“请问我父亲目前状况如何?”病人的儿子焦急地要我说明病情。“目前的诊断结果是胃溃疡穿孔造成的腹膜炎,我建议立即进行手术。”显然,家属们还不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因此我解释了为什么要做手术,当然也免不了强调手术的风险。
“手术的风险这么高,只用药物治疗行不行?”其中一个家属对我提出了这个问题。“以病人目前的状况来看,单用药物治疗,病情好转的概率极低。”“概率极低,那就是还有机会了……”“病人现在正处于败血症所引起的休克中,如果不立即进行手术,休克之后接下来就是死亡。”为了让家属清楚事态的严重性,我只能把话讲得更直接。“那就是说只要做手术就不会死了吗?”有个家属问。我感到很意外,“不做手术就会死”,竟会被反向解读成“只要做手术就不会死”。
医疗过程中有太多不确定性与未知的风险,但或许是为了给自己希望,或许是不能接受残酷的事实,家属经常会有选择性地对医生的病情解释进行断章取义。人总是习惯拣自己想听的话听,这样的人性弱点,其实每个人都有。
(傅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