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叶小孚 通讯员 叶旭耀
本报讯 1月2日下午3点,66岁的老孙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把满满一塑料袋的现金交到了朱奶奶手中,“终于还清了,我感觉心里特别舒坦。”老孙如释重负,脸上也逐渐露出了笑容。
去年12月27日一大早,一辆熟悉的红色三轮车开进了青田腊口章村法庭大门。下车的正是老孙,他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找到了法庭工作人员。见面后他激动地说,“快通知朱阿姨,我筹够钱了。”原来,老孙和朱奶奶之间还有最后一笔5000元的债务没有履行完毕。三年来,每当到了还钱的日子,他便会提前到法庭来通知工作人员,让对方来拿钱。
说起这个“三年之约”,老孙至今仍有歉意。2015年9月30日,老孙驾驶着无号牌的三轮摩托车(残疾人代步车),途经青田县腊口镇浮弋村至上寮村路段时,由于操作不当,和一辆小轿车发生了碰撞。不幸的是,当时75岁的行人朱奶奶也卷入了这场意外之中,由于受到撞击,朱奶奶的19根肋骨骨折,事后鉴定为八级伤残。
交警责任认定后,老孙负事故主要责任,小轿车驾驶员负次要责任,朱奶奶无责任。没多久,老孙收到了朱奶奶8万元医疗费等经济损失的起诉。虽然经过协商,老孙只需要承担33800元,但由于他的车子未投保交强险,所有的费用都要他一力承当,这让已年过六旬的老孙一下子犯了难。
老孙自幼家贫,到如今还住在腊口北坑村的砖瓦房里。十多年前,他因为帮别人拆房子时被水泥板压断了脚,之后便留下残疾,无法干农活。虽然有两儿一女,但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老孙也不想麻烦子女。“我就想着,自己闯的祸,还是要自己解决。”
想到受伤的朱奶奶,老孙心存愧疚并且感同身受。他毅然拿出了自己存了大半辈子的全部积蓄17000元,给朱奶奶交上了医药费,而余款16800元,经过朱奶奶同意,也让老孙分三期、三年还清。
为了还钱,老孙重新依仗上了他的三轮车,从腊口桥头的一边到另一边,他来回靠着三轮车挣钱。因为路程短,需要用车的人少,挣的也不多。“每次客人看情况给点,多的时候几块,少的时候几毛,一天下来平均只能收个二三十元左右。”虽然除去油费成本,剩下不多,但老孙从没嫌少,三年来,不管刮风下雨,他从未间断。此外,他省吃俭用,把自己的残疾人补贴和儿子给他的生活费也存了下来。
2016年年底,他还上了6800元;2017年年底,他还上了5000元。这次,老孙依约带来了最后一笔钱,满满一塑料袋里,有一角、一元的硬币,也有10元、100元的纸币,拼凑起来刚好5000元整。
“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用。像老孙这样即使自己生活困难,也要信守承诺的人,无疑是这寒冷冬日里的一抹暖阳,是值得学习的守信榜样。”承办此案的青田法院助理法官林倩感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