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春 通讯员 艾勇丰
本报讯 昨天上午,市市场监管局发布2018年消费投诉公示情况。过去的一年,我市12315消费投诉举报中心受理各类消费投诉7674件,其中7410件消费纠纷被成功调解,为市民挽回经济损失近2亿元。
在去年我市受理的消费投诉中,商品消费投诉从2017年的1999件增加到2479件,同比增加24%。同时,服务消费投诉从2017年的707件减少到513件,同比减少27%。日用百货类商品投诉大幅上升,从去年的802件猛增到1166件,同比增长45%。这类投诉主要集中在家居用品、服装鞋帽等商品上,投诉的内容主要是家居用品的外包装和网页宣传用语不当,如皮鞋的断底、断面、掉跟、鞋面脱色等,服装面料起球、掉色,洗后严重变形、开线等问题。
另外,2018年本地投诉减少,异地投诉增多,主要原因是网络购物的流行。其中,微信购物成为消费投诉新热点。据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微信朋友圈的转发、分享有机会抽奖、集赞等行为很难界定真实性,其中隐藏着不少陷阱,比如附加消费、非法套取用户个人信息等。通过微信购物,到货后发现商品不是原装正品或是假冒伪劣产品,却找不到微商具体经营地址、找不到真正的经营者等情况时有发生。
从今年1月1日起,我国首部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包括微商、代购在内的各种网络销售行为,都要依法规范。该负责人表示,这部法律增强了平台的责任,要求所有参与电子商务的人员都要进行商务登记,登记之后就可以溯源、追责,而且它把微商,也就是通过微信、网络直播等形式进行销售的人员也都纳入了监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