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大花园城事

丽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5年全省第一

好山好水好空气最“养”人

  资料图片 通讯员 萧遥 摄

  □ 记者 刘烨恒 廖王晶 通讯员 郑茹茹

  本报讯 近日,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发布了2017年《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报告显示,丽水市2017年度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值为87.8,等级为优,连续15年在设区市排名中居全省第一。

  9县(市、区)生态环境质量级别全为优

  据了解,该报告由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采用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胁迫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等5项评价指标加权计算得出,综合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根据报告内容,丽水的生物丰度指数为90.8、植被覆盖指数98.1、土地胁迫指数4.2、污染负荷指数0.3,是浙江西南部乃至全省的生态安全屏障。

  此外,我市所辖县(市、区)的EI值均在84.0以上,生态环境质量级别全为优,EI值按降序排列依次为:庆元县、龙泉市、遂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青田县、云和县、莲都区、松阳县、缙云县。其中庆元县、龙泉市、遂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青田县、云和县6个县(市)的EI值,列全省前10位。

  据市环保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三线一单”守牢环境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5515.39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1.9%,并把生态保护红线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结合起来,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管控措施。在全省率先实现环境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全覆盖,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确保我市环境安全,实现水气质量全国全省领先,美丽丽水建设扎实推进。

  市区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超过标准8倍以上

  除综合指数之外,丽水的空气质量状况也一直全省领先。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8年1-11月和11月全国空气质量状况通报显示,2018年1-11月丽水市在全国169个城市中排名第五。2018年1-11月,丽水AQI优良率为95.5%,全省第一。

  来过丽水的人都说,丽水的空气能养人,而其中的奥秘,就是空气负氧离子。空气负氧离子被誉为“空气中的维生素和生长素”,也是衡量空气清新的指标之一。2018年12月28日,丽水林业发布丽水市部分负氧离子监测点监测数据,市区白云国家森林公园入口处的负氧离子为每立方米2234个,处州公园观鱼池边为每立方米1977个,应星楼为每立方米1687个。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空气清新度等级划分中的负氧离子指标,都市内负氧离子浓度大约为每立方厘米200个,丽水市区已超出这个指标8倍以上。

  从全市来看,设置在各地景区的10个监测点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都超过每立方厘米2000个,达到非常清新级别以上。其中,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田石门洞景区、遂昌神龙谷景区的负氧离子浓度更是达到每立方厘米4000个以上。世界卫生组织(WHO)空气清新度等级划分中公园的负氧离子浓度大约为每立方厘米900个,丽水超过这一标准4倍以上。

  丽水的好空气名声在外,空气负氧离子的监测工作也是全国领先。2008年7月,我市林业部门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空气负氧离子监测工作,填补了该项工作的空白。此后,我市负氧离子监测网络体系布点不断完善,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负氧离子监测网络体系,并于2014年8月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气象局确定为全国首批7个空气负氧离子监测试点城市之一。

  获评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为丽水再添金名片

  昨天,记者从市水利局获悉,丽水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在杭州正式通过验收,这是我市新添的又一张国字号金名片。

  水生态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水生态环境是增强人民幸福感的重要举措。2014年,丽水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试点期间,丽水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投资162亿,实施了水系连通等121项工程,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保护、水安全保障、水节约推进和水文化提升六大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圆满完成了试点建设任务,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记者了解到,丽水市以实现“秀山丽水润莲城,如画江南醉游人,通济古今闻中外,健康生态屏华东”为总体目标,按照“一廊四区三带多点”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总布局,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秉承“丰水简用”的理念,成为丰水地区抓节水的典型;组织建设紧水滩水库与滩坑水库连通工程,建构水库群联网联调系统,保障城市供水;推进山塘水库、河湖末端产权化,创新“河权到户”机制成为水利部2015年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通过试点建设,丽水境内瓯江干支流沿线地区的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周边居民的幸福感进一步增强,整体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为丽水市荣获2017年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作出了巨大贡献。”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丽水在改善环境的同时,同时打造了“丽水山耕”等生态农业区域品牌,促进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红利,有效带动了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生态农业等涉水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19-01-03 丽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5年全省第一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62818.html 1 3 好山好水好空气最“养”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