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触电视机,我记得是上世纪80年代初,老家隔壁有一个较富裕的弹棉絮个体户买了一台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邀我们这些比较要好的左邻右舍去观看,这在当时是很风光的事,也是我至今都难以忘怀的乡愁之一。
我们晚饭后就早早聚集到他家等候,在转动调整了无数次室外天线后,终于看见了一些模糊的图像,但只要风一吹或一晃动,屏幕上的雪花就开始闪烁,但大家仍兴奋异常,我母亲还常问“人怎么会在那里面呢?”这种现在看来难以置信的问题。同时,看电视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手工微调,以达到较清晰的视觉效果。
那些年,每当过节或带女朋友回家,我们都会赶到镇里的文化馆去看电视。那儿有一台彩色电视机,荧幕前摆着很多长条木凳,尤其在春节,大家都会早早赶去占位子。
1985年我结婚时,千方百计托人弄到了一张14英寸牡丹牌电视机票,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当时我在衢州工作,买到了电视机后,为了省钱,我搭乘一个亲戚的大货车,小心地将电视机包装好,固定在车厢里。但货车到了衢州无法进城,于是我扛着这个宝贝走了约3里地,才终于搭上前往单位的客车,因为电视机体积大,我还多买了一张半票才被允许把它扛上车。
这台电视机,成了当时我家里唯一的电器,但是东调西弄,无论怎么折腾,它也只能收到一个频道——中央电视台,并且晚上不到9点就“再见”了。为了爱护它,老婆还用旧床单给它做了一个保护套。
到了1987年,我家的一个台湾亲戚回来探亲,送来一台日立牌电视机,那可不得了,是原装的哦!感觉图像特别清晰,声音也特别好听,父母考虑到我在山区工作很辛苦,就把这台电视机送给了我们,当时,单位里还有很多同事闻讯到我家参观。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家电行业发展迅猛,各种台式机、背投电视机层出不穷,但当时价格还比较贵。如今,各种尺寸的平板电视、超薄电视、激光投影电视应有尽有,价格也已非常便宜,质量也好,家里每个房间都有配置,而且几年就换新已是常事,电视频道也有上百个,喜欢看啥任你选,这在改革开放前真是不敢想象的事。
从电视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可以折射出我国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变,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美好。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生活将会越来越幸福。
(市区 王杰农 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