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胡浩媚 通讯员 章丽芬
在市区东苑小区住着一户人家,是三代老丽水。祖辈是普通农民,进城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父辈出国打拼,为家人创造了富裕的生活;孙辈为爱回到家乡,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从贫穷到富裕,从艰辛到安逸,生活的变迁是祖孙三代努力奋斗的成果,更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
知识改变命运
祖辈进城落户生根
今年83岁高龄的龚佩月满头白发,耳朵有点背,但是精神矍铄,回忆起他的经历,老人滔滔不绝打开了话匣子。
龚佩月出生在莲都雅溪镇普通的农民家庭。关于童年的记忆,龚佩月就记得生活特别苦,一家的收入就是靠父母种庄稼,天天是“干不完的活,吃不饱的饭”,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口肉,更别说有机会上学、读书。
1952年,17岁的龚佩月怀着满腔报国热情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尽管没能如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但龚佩月被分到华东军区步兵学校学习,从大字不识一个到因为文化成绩进步快、军事技术好荣立三等功。1954年,龚佩月成为上海警备部机要处一名专管重要情报的通讯员。
1957年,龚佩月光荣退伍,回到丽水中学继续学习之路。“要在丽水生存下去,没有一技之长肯定不行。”几年的部队生活令龚佩月深知没文化的苦,因此他学习异常刻苦。
1961年,龚佩月被下放到岩泉大队铁钉桥生产队担任会计一职。“那时丽水城区还很小,岩泉已经是非常乡下的地方了,哪像现在,城区面积都扩大了好几倍。”说起城市的变迁,龚佩月满脸兴奋。
直到1984年,龚佩月调回城区工作,从此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如今,龚佩月退休在家,幸福安享晚年。看着整洁、温馨的家,老人满是感慨:“跟小时候相比,现在生活真的是太好了,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年的部队经历,在丽水中学学习,让我知道知识改变命运,影响了我的一生。”
走出国门打拼
父辈异国谱写人生画卷
受父亲的影响,1983年,20岁的龚燕明也穿上军装,成为了一名义务兵。因为参与了中越边境的多场战役,龚燕明还荣立二等功。
退伍后的龚燕明前后在农业银行雅溪营业所、莲都区人民法院工作。1999年,一个新的机会摆在了龚燕明的面前——远在意大利的姐姐刚开了一家服装店,急缺人手,想请他出国去帮忙。
当时,龚燕明一个月的工资是1200元左右,虽然可以支撑起一个家庭的运转,但是看着劳累的妻子和逐渐长大的儿子,龚燕明想要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于是,龚燕明辞掉了稳定的工作,出国打拼。
在龚燕明的帮助下,姐姐的服装店很快就步入了正轨。然后,龚燕明辗转在各个餐厅和工厂里打工,“在国外工作是没日没夜的,都是有活就干,经常一天24小时都在干活,甚至还有连续干了36小时的经历。”虽然工作辛苦,但他每个月的收入有1200欧元,这相当于国内近一年的工资。想到这里,龚燕明就咬牙坚持着。每月,他都会给家人汇1000欧元,自己剩200欧元当生活费。
这样的生活,龚燕明一过就是14年,直到2013年因为父母身体不好,龚燕明才回国照顾双亲。
现在,龚燕明每天陪伴父母,闲暇时光去河边捡些石头把玩。“之前钱也赚了不少,以后就安安心心地侍奉父母,玩玩石头,做一个‘闲人’。托了改革开放的福,我才有机会出国赚钱,让妻子可以不用再为生活忧心,让儿子有资本可以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龚燕明满脸笑意。
为爱放弃稳定工作
孙辈回乡实现梦想生活
龚科豪出生于1989年,在他的童年记忆里,不再有饥寒交迫的窘境,不仅衣食无忧,还有零花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小时候,特别喜欢西瓜味的泡泡糖,有零花钱的时候,我一定会去商店买来解解馋。”
由于祖辈和父辈都参过军、立过功,龚科豪从小也有军装梦。2007年,高中毕业的龚科豪进入浙江省军区警卫连服役。2010年退伍之后,他成了浙江省法院的一名法警。
然而,在杭州工作的龚科豪却爱上了一位在丽水学院读书的女生。为了爱情能够开花结果,2013年,龚科豪毅然决然辞去了稳定的工作,返回丽水与心爱的女子结婚。“两个人异地,总有一个人要为爱妥协,我是个男人,我来放弃工作回丽水。”现在夫妻俩已经生育了两个可爱的孩子,生活安定幸福。
目前,龚科豪在丽水一家新能源电动汽车公司上班,负责电动汽车的调度管理工作。每天接触着这些新能源电动汽车,龚科豪对国家科技的进步表示赞叹:“小时候很多人开的是拖拉机,声音大,油味难闻;我小学的时候,人们开上了摩托车;到我上高中时,汽车已经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现在,分时租赁的新能源电动汽车都出来了,方便,而且环保,这一切的改变真是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