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烨恒
本报讯 近日,有读者向晚报反映,称听说明年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月缴费基数在3300元—16500元之间自行确定,于是想了解不同缴费基数对应的养老金数额有什么具体差别。
市民占先生今年54周岁,上世纪80年代参加工作。不过,由于某些原因,一直到1994年,占先生才以灵活就业人员(个体劳动者)的身份缴纳社会保险,一直持续到今年。
“听说明年保险缴费政策有变化,如果我申请提高月缴费基数,从明年开始以较高的基数缴纳社保,那在我退休后,可以多拿到多少钱?”占先生说,多年来他都是以月缴费基数最低标准缴费,“如果政策有变化,我该怎么缴费更划算?”
带着占先生的疑问,记者联系了丽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养老保险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是我国养老保险缴纳的两大原则。
“退休后发放的养老金数额,与市民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月缴费基数、缴费年限、退休年份等因素都有密切联系。”据该工作人员介绍,届时将通过综合计算每位市民的相关因素最终得出具体养老金数额。
退休后到底能拿多少养老金?不少市民存在着疑问。对此,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未来的养老金数额,与现在的月缴纳基数并不成比例,“并不是从3300的月缴费基数翻倍到6600的月缴费基数后,将来的养老金也会翻倍,到时候仍要按照政策标准来进行综合计算。”
“目前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最实惠的选择仍是按最低标准进行缴费。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市民,可以提高月缴费基数,使以后的养老金数额也相应提高。”该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