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生活圈阅读

  冯骥才出生于天津,东汉开国名将、“大树将军”冯异是冯骥才的先祖。冯异文韬武略、战功卓著,却不慕名利。每当打了胜仗,众将论功时,他总默默避于大树背后。将士们敬佩其为人,敬称他为大树将军。

  两千年以后,冯骥才以“大树”作为自己画馆的名字。冥冥之中,冯氏族谱上相隔超过百代的两人,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将家国的重任扛在了肩上。

  身在冰河,无路可逃

  1966年夏天,“硝烟”渐渐弥漫于天津街头。

  青年冯骥才高大帅气,有很好的家庭文化熏陶,热爱世界经典文学和音乐,在绘画方面已展露不凡的资质,却因“出身”问题而未能进入美术学院。24岁时,他在一家书画社里从事古画的临摹。“文革”一来,不仅单位的所有古画、临本、范本被当作“四旧”查抄,连他自己收藏的名画和图书也未能幸免。

  在1967年新年来临的前夜,冯骥才与相处了多年、同样出身不好的女友顾同昭结婚了。两人都生在书香门第,又同是书画社的王牌员工,本是天作之合,此时结合,却多了几分相互取暖的意味。两家人在饭店吃了一顿简单的晚宴,算是举办了结婚仪式。一切低调从简,新娘子甚至连红衣服都不敢穿。酒桌上,岳父举起酒杯,低声说句“祝贺,祝贺”,一家人低头吃饭,仍小心翼翼怕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转年又到冬天,儿子出生了。冯骥才和妻子给儿子取名“冯宽”。一个“宽”字背后,不知包含了多少的希冀与祝愿。

  “文学的本质是用光明照亮黑暗。还有,文学的本质必须服从心灵。”一种用文字书写时代的使命感,从此扎根于青年冯骥才的脑海中。他要写下来,写下时代最真实的故事、最真实的人物以及他们的命运、情感和渴望。

  工作之余,冯骥才除了阅读千方百计寻来的各种文学著作,也开始了自己的秘密写作。他从身边的人和故事写起,也写表述胸臆的诗歌,怕被发现,便把作品用极小而工整的字体誊抄,卷成纸卷儿,塞进自行车的一个个车管里保存,最终为了家人的安全,又不得不悄悄掏出来销毁。“文革”高潮过去后,他开始和李定兴合作创作《义和拳》,期盼终有一天可以发表。

  凌汛初来,春回人间

  1977年,春天的讯息已经来到。经过严格的挑选和推荐,一批有潜质的青年作家住进人文社,进行“借调式”写作。得到总编辑韦君宜的赏识,借调到人文社修改长篇小说《义和拳》,开始了他正式的“写作生涯”。

  80年代初,随着《铺花的歧路》《啊!》等小说的发表,冯骥才在全国获得了超乎想象的关注度和喜爱。天南海北的读者只在信封上写“天津,冯骥才收”,多半可以寄到。

  在文学和艺术之外,1982年他当选了全国政协委员。从此,他要承担起国家和人民赋予的又一重责任。

  又过了两年,《神鞭》出版,这部在文体上颇具现代意味的小说,从题材和语言上,开始展现冯骥才对天津的乡土情结。

  冯骥才说,1984年发生的这两件事,是自己人生路上的“拐点”。一本小说为他的文学创作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一个新居,让他和家人在16年后,终于过上了久违的安静生活,从此更对未来的美好充满憧憬。

  在漩涡里,一边陷落一边升腾

  在为人所熟知的大作家、大画家、著名文化学者等身份之外,冯骥才在教育界的成就也非同寻常。《冯骥才语文课》一书出版,发现全国竟有上百种教材选用了冯骥才的文章。《珍珠鸟》《挑山工》《刷子李》等文章的阅读量要以亿为单位计算,从小学到大学,从国内最普及的语文课本到国外知名大学的汉语教程……

  90年代初,冯骥才回到了表达自我的绘画领域。相较于文学,绘画似乎更是属于个人的事。他的画展从天津到济南,再到上海、宁波、重庆,最后到北京的中国美术馆。跋山涉水,从北到南,每一个画展都反响巨大,每到一处都是观者如云。

  也正是在办画展的这两年里,冯骥才接触、了解了藏在大好河山里的众多名胜古迹,同时发现了在改革浪潮席卷下,正在发生的可怕现实。为了筹集保护文化遗产的资金,他毅然选择了卖画。在故乡宁波,他自己卖画为宁波文联筹措20万元,重修了贺知章的祠堂;游历周庄,他甘愿自掏3万元,只为留下一栋精致古朴的“迷楼”……从1995年赶在天津城市改造之际修建老城博物馆,到1996-1997年奔赴敦煌,朝圣一般写就《人类的敦煌》,再到1999年站在估衣街的废墟前的泪流满面……20世纪的最后一个时段,留给冯骥才的不尽是美好,也有痛心、愤怒以及一次次的失望。

  20世纪的最后一年,后来达到数百万销量、又收获鲁迅文学奖的《俗世奇人》出版,冯骥才也当选了中国小说学会的主席。只是“纵入漩涡”,似乎再不能自已——他一半的精力都转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域了。

  站在滚滚向前的历史大河之岸,冯骥才就像两千年前先祖躲避其后的那棵大树一般,枝繁叶茂,蓬勃盛大。而树荫之下,土地坚实稳固,生灵安稳生长。大河流过,深入大树的生活、生命深处。

  王蔚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18-12-18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58216.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