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两条内河从臭水沟变成了景观河,水清、岸绿、景美,丽水的颜值越来越高了。”今年56岁的何龙伟,微胖,总是一脸憨笑,让人感觉特别平易近人。
他是市区万象街道丽阳坑河段的专职巡护员,在这个岗位已经干了4年。在丽阳坑边长大的他,见证了丽阳坑由浊到清的历史变迁,更见证了丽水城的美丽蝶变。
何龙伟说,他小时候常在丽阳坑摸鱼捉虾、戏水玩耍。后来一段时间,由于人们忙于追求GDP,溪水变黑了,变臭了,沿溪居民甚至不敢开窗,人们途经这里,需要屏住气息,快步走过。
2014年开始,五水共治的号角在全省各地吹响。丽阳坑作为市区两大内河之一,当时是市区最脏、最乱、整治任务最重的黑臭河。2014年4月,何龙伟正式被万象街道聘用为丽阳坑的专职巡护员,专门负责万象街道辖区内丽阳坑河段的河道巡查保洁、周边排污监督和宣传治水等工作。
何龙伟巡护的河段位于丽阳坑下游,范围包括丽阳街到入湖口的河道约3公里。一顶草帽,一个水壶,几乎就是他巡河的全部工具。上午一趟,下午一趟,从丽阳街开始沿着丽阳坑走到入湖口,他每天巡河时间接近5小时。
借着五水共治的春风,丽阳坑水系治理启动了包括临时截污、临时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沿河区块雨污水分流改造、丽阳坑引水等七大类目标任务的“工程治水”攻略。这条曾经的黑臭河,脱胎换骨,脏臭不再。
“现在水质好了,我终于可以开窗透气了。”蒋锡唐老人的房子,紧挨着丽阳坑,老人记得,曾经每到夏季,门前的丽阳坑就散发出阵阵臭味。无奈之下,他将西面唯一的那扇窗户关闭,想不到这一关,就是30年。如今,他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他说,看着河中的鲤鱼游来游去,感觉自己生活在花园中一般。
“丽阳坑现在另外一个大的变化,就是沿线的居民,以前我们是入户要求他们积极配合治水,而现在是他们主动参与到治水当中。”何龙伟说,附近居民对待内河的态度,折射出一座城市文明素养的提升,生态文明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因为“治水”并非一家之事,治好了水,受益的是每个人。
今年市区城中村改造中,丽阳溪水系综合整治三期工也顺利推进。今后,还将进行河道整治,建设两岸行人游步道、景观亭,进一步提升颜值,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丽水以水为名,因治水而兴。处州大地上生动的治水故事,正是改革开放以来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