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世纪,人类发现生物节律的内源性以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逐渐发现“人体生物三节律”,即体力、情感、智力波动盛衰周期,简称为PSI周期。相关基因的解密,逐渐将“生物节律”纳入人类健康领域的研究范畴,2017年诺贝尔生物学、医学奖的授予也与“生物节律”方面的前沿探索息息相关。
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听到某某人由于生物钟紊乱而导致日常生活质量下降、工作效率低下、失眠抑郁焦虑的症状产生,甚至发生一些意外事故如车祸或者其他事件,这也和“生物节律”或者说是“生物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科普
生物节律、生物时钟、生物周期有一个相似或相同的涵义,即生物甚至自然万物的行为都按一定的周期和规律在运行。春去秋来,潮涨潮落;花落花开,夜去昼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有这些,都是自然和生物的节律。
通讯员 林鸣笛
“生物节律”紊乱与现代生活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浙西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甲专科医院,致力于脑科学与相关老年疾病、精神疾病、躯体疾病的交叉研究,随着“益心”脑科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及丽水市睡眠医学诊疗技术指导中心的迅猛发展,关于“生物节律”方面的研究探索也在不断深入。丽水市睡眠医学诊疗技术指导中心(挂靠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丽水市精神卫生办公室(挂靠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负责人王静副主任医师,和广大市民朋友科普关于“生物节律”的点点滴滴,揭开“生物钟”的神秘面纱。
王静医师说,其实“生物节律”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金钥匙”。自古以来,中国古代世世代代的农民就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传统。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往往与“生物钟”的正常运行背道而驰。而由于现代社会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快速进程,大城市里人们分工日趋精密,三班倒的工作亦成为工作日常,工业的光源也干扰着人们大脑“松果体”正常分泌“褪黑素”,也在加剧“生物节律”的紊乱。
“生物节律”紊乱的“易感人群”
在她近日的接诊过程中,有一个案例让她尤其记忆犹新。易小芳(化名)是市区另外一家医院的护士,今年30多岁了,是一个两岁宝宝的妈妈,也是医院ICU病房的骨干。由于护士是三班倒的工作制,再加上近期家庭事务繁忙。小易总是感叹生活不易,她逐渐开始整宿整宿失眠,还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出现,上班也力不从心,工作中经常容易出现差错。家里人察觉小易最近脾气的反常、睡眠质量的变化、工作效率的偏差,赶忙把她送到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找王静医师问诊。
经过体格检查、询问病史、相关临床医技如植物神经功能、脑功能、神经递质检查,王静医师初步判断小易是由于长期三班倒的工作制度及日趋加重的心理压力,导致“生物节律”的紊乱,由于正常生物钟的破坏,她逐渐由简单的失眠症状过度为轻中度的焦虑抑郁状态,需要接受一定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
王静医师解释道,其实“三班倒”的工作制是诱发“生物节律”紊乱的潜在因素,当然,这和个人的抗压能力,生活情绪调节能力也息息相关,同时家庭其他成员也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支持,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改善健康的生活作息,共同克服因为客观原因造成的压力因子。
王静医师提示,其实很多怀孕的女士由于怀孕初期,体内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也会导致“生物钟”不同程度的改变,更需要丈夫或者其他家庭成员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当然,现当代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喜欢吃夜宵、通宵玩游戏等习惯也会让体内“褪黑素”的分泌趋于异常,所以“生物节律”也会受此影响。王静医师建议大家还是要按时作息、到点睡眠、早睡早起、注意养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积极的心态和身体状态迎接工作生活中的挑战。
警惕身边家人、朋友的“情绪失常”
王静医师提醒大家,如果察觉身边朋友、家人时常出现头晕、目眩、头痛的情况出现,甚至情绪在短时间内变得容易激惹、发脾气、不讲道理,要警惕她或者他是否在“生物节律”上有紊乱的情况出现。尤其是某些特定职业,如三班倒的医生、护士、警察、安保人员或是需要持续维持加班状态的程序员、广告从业人员、写作创作人员、自由职业者、白领或者部分公职人员等,都需要家庭成员对其心理的格外呵护。
最近接诊的病患中,还有一个病例让王静医师印象深刻。王寻菲(化名)是市区一家公立初中的班主任老师,今年快40岁了,她平常对工作十分负责,常常要求自己对每一件小事都尽善尽美。对班级学生的学业、生活自理等也要求十分严格。近段时间,她丈夫发现她在情绪上有很大的变化,每天回到家,也对孩子、家务不闻不问,直接回房间休息,不愿意与家人多交流,如果家人多问一句就会暴跳如雷。
家里人十分担心她的心理状况,赶忙送到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找王静医师问诊。经过一系列医学检查、体格检查、询问病史,初步判断她是由于生活作息规律的紊乱而导致短期内情绪失常。原来,王老师作为班主任,不仅仅要承担班级的学业监督,还要监督学生的生活起居,每天早出晚归,从早上6点起床一直要忙到晚上10点学生晚自修下课,回寝室就寝之后方才离开学校,上床往往已经是凌晨了。而中午由于事务繁忙、备课任务等,也逐渐“吞噬”了她的休息时间。所以“生物节律”的紊乱现象逐渐暴露出来,王老师的脾气也是这段时间慢慢变得暴躁、易怒,甚至有的时候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消极想法。
根据检查结果,王静医师建议她接受住院治疗,再辅以一定药物治疗调节情绪,还要适当采用物理治疗等手段,如经颅磁治疗(包含高频治疗、超低频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VR虚拟现实治疗、穴位调控治疗、慢性小脑电治疗等,当然王静医师提示,类似的患者也要接受相应的心理辅助支持治疗、情绪宣泄治疗等。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案的融合,达到调节“生物节律”的作用,恢复健康正常的“生物钟”,改善患者的情绪与心理状态,充盈阳光积极的生活态度,以乐观向上的生活方式迎接生活挑战。
“生物节律”的研究探索始终在路上
当然“生物节律”的奥秘始终没有被完全揭示,需要不断探究和发掘,“生物节律”的紊乱除了导致心理方面疾病,还与很多躯体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代谢综合征、癌症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益心”脑科学中心(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正在作进一步求证和探索。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广大市民朋友也要学会放松自己的身心,多做户外体育运动,多听听音乐,多将烦恼与家里人朋友分享,也要多多摄入有益健康的蔬菜水果,如香蕉、香橙、柚子等,让我们携起手来,乐观、积极、向上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