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狗不牵绳、任由宠物随处大小便,不仅可能导致狂犬病传播,严重的还会形成纠纷甚至致人死亡,不文明养犬越来越成为城市管理中的“硬骨头”。针对不文明养犬行为,浙江、江西、上海等地各自进行了试点探索,试图寻找破题之道。
“有了电子身份证,我的狗丢了就不怕找不回来,要是它闯了祸,我也会负责任的。”李先生说。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城管为李先生的爱犬办理了电子身份证:在颈部植入一个含有存储介质的电子芯片,芯片上记录着它的出生年月、疫苗接种情况和犬主等信息。
“近来,每天都有十几人来为自己的犬只办理电子身份证。”淳安县城市管理局副局长程志英表示,从今年11月起,该县在浙江省率先全面推行犬只电子身份证制度。截至目前,该县共有1835只犬只植入了身份信息芯片,占所有有证犬只的75%。
“该工作将在12月底前完成。届时,城区内没有植入电子身份证的犬只,将一律按无证犬只实施收容。”程志英说。
科技手段明确了犬只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规范犬主的不文明养犬行为。
11月15日起,杭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不文明养犬”行为的专项治理。据了解,此次专项治理的重点为不牵犬绳遛犬和遛犬不清理粪便的行为。
根据《杭州市限制养犬规定》,对携犬出户未束犬链的,由犬类主管部门暂扣犬只,对犬主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犬只,吊销《养犬许可证》。
有专家建言,应该增加不文明养犬的成本,积极鼓励文明养犬行为。杭州市犬业管理协会理事长张旭表示:“可增加一些第三方服务,鼓励犬主文明养犬。”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