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这种抗癌药很贵的,有些还没开封呢,太可惜了!”在位于大洋路的一家回收服务点,工作人员收到了市民王阿姨送来的一大包药品,包括抗癌药、保健药品等,价值超过万元。
三年前,王阿姨的老伴被查出肝癌晚期,为了治病,买了很多抗癌药。“除了少部分是医生开的,其他大部分都是听人介绍,自己四处去买的。”王阿姨说,后来老伴去世,买来的药品剩下了不少。
在回收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送过期药品到回收点的市民多半是老人。家住东银苑小区的蓝大爷,一次就带来了20多盒治疗脑血栓的药品,价值5000多元。“搞活动的时候买的,当时买10盒赠8盒,买得越多赠得越多。”蓝大爷说,家里单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就有好几种,有时候吃了一种感觉效果不好,就换成另一种,许多药最后都过期了。
“每隔一段时间,我妈就会买回一堆保健药,怎么劝也不听。”在回收现场,市民徐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自己80岁的老母亲似乎买药“成瘾”,平日里不仅在药店买药,还喜欢看电视购物、打电话订药。“我妈患有高血压,其实只要正常服药就行了,但她一旦看见电视上推荐新药,就非要买,其实许多所谓的药,只是具有辅助功效的保健品,囤太多也吃不完,很多过期了。”李女士说。
“从回收情况来看,许多药品是老人盲目购买,吃不完导致过期。”据莲都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孙雪杰介绍,盲目买药是造成药品浪费的主要原因。“不少人认为缓解感冒、肠胃炎等症状的药品经常用得上,干脆多买一些囤着备用,导致很多药还没开封就过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