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念白勺杂谈

盲目求医“摘镜” 不如培养护眼好习惯

  莲都 林华斌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日益攀升的近视率让每个家庭都忧心忡忡。作为家长,一想到孩子将来的学业发展和就业选择,便绞尽脑汁地想办法为孩子“摘镜”。他们一听到有什么办法能够治疗近视,就像茫茫大海里漂浮许久的人,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死拽在手里不放松。

  这种焦虑的心理,为那些视力矫正机构提供了无限的商机。他们千方百计地在仪器上搞研发,在治疗手段上作独创,什么仪器治疗、物理按摩、中医理疗、眼珠转动专项训练等等,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多收钱。至于孩子视力能否恢复,那一切只等“造化”了。许多孩子两三个疗程做下来,总花费要几万元,但是近视度数不降反升。像这样的“摘镜”机构,我市也有,身边也有人心甘情愿去“尝试”,反正是先医了再说。

  家长的急切心情可以理解,但病急乱投医值得商榷。笔者觉得与其在事后煎熬,不如从小给孩子培养一套良好的习惯。

  首先是看书习惯。孩子爱看书是好事,但如果不注意看书好习惯的培养,最受伤害的就是眼睛。看书应该有看书的姿势,拿书的手势、眼睛与书的距离、整个身体的姿势,都要相对科学。中途也要注意合理休息,让眼睛在近距离“操劳”之后,通过放眼远眺,欣赏绿植等方式得到休憩。有远有近,有劳有逸,相互交替着合理用眼,视力才不容易受伤害。

  其次是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现在孩子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各种电子产品,先不说游戏,有些老师喜欢布置一点网络作业,各个部门见缝插针地加点安全教育、禁毒教育、食品安全等作业,孩子被推到了“电子屏”的边缘。因此,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养成“任务结束机离手”的好习惯。

  最后,要从小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白天用眼过多后就需要闭眼休养。孩子晚上作业完成后尽量早点睡觉,千万不能写完作业,马上转战电视。

  求人不如求己,对于孩子的视力保护也是如此,该保护时就好好保护,该治疗时就要到正规医院认真治疗,不要到处“求神拜佛”,枉信虚假传言,最后反而造成更大的伤害。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18-12-03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51884.html 1 3 盲目求医“摘镜” 不如培养护眼好习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