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 林华斌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日益攀升的近视率让每个家庭都忧心忡忡。作为家长,一想到孩子将来的学业发展和就业选择,便绞尽脑汁地想办法为孩子“摘镜”。他们一听到有什么办法能够治疗近视,就像茫茫大海里漂浮许久的人,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死拽在手里不放松。
这种焦虑的心理,为那些视力矫正机构提供了无限的商机。他们千方百计地在仪器上搞研发,在治疗手段上作独创,什么仪器治疗、物理按摩、中医理疗、眼珠转动专项训练等等,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多收钱。至于孩子视力能否恢复,那一切只等“造化”了。许多孩子两三个疗程做下来,总花费要几万元,但是近视度数不降反升。像这样的“摘镜”机构,我市也有,身边也有人心甘情愿去“尝试”,反正是先医了再说。
家长的急切心情可以理解,但病急乱投医值得商榷。笔者觉得与其在事后煎熬,不如从小给孩子培养一套良好的习惯。
首先是看书习惯。孩子爱看书是好事,但如果不注意看书好习惯的培养,最受伤害的就是眼睛。看书应该有看书的姿势,拿书的手势、眼睛与书的距离、整个身体的姿势,都要相对科学。中途也要注意合理休息,让眼睛在近距离“操劳”之后,通过放眼远眺,欣赏绿植等方式得到休憩。有远有近,有劳有逸,相互交替着合理用眼,视力才不容易受伤害。
其次是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现在孩子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各种电子产品,先不说游戏,有些老师喜欢布置一点网络作业,各个部门见缝插针地加点安全教育、禁毒教育、食品安全等作业,孩子被推到了“电子屏”的边缘。因此,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养成“任务结束机离手”的好习惯。
最后,要从小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白天用眼过多后就需要闭眼休养。孩子晚上作业完成后尽量早点睡觉,千万不能写完作业,马上转战电视。
求人不如求己,对于孩子的视力保护也是如此,该保护时就好好保护,该治疗时就要到正规医院认真治疗,不要到处“求神拜佛”,枉信虚假传言,最后反而造成更大的伤害。